實施背景
1、回應社會熱切企盼所涉產品針對性強
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調查發現,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其中,6歲兒童、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近視率分別為14.5%、36.0%、71.6%和81.0%。
“當前我國中小學生近視水平較高,近視防控形勢嚴峻,有必要就學生用出版物、印刷品進行強制性規定,使其能夠保護視力、預防近視?!贝朔瑯藴实某雠_就是在全社會強烈呼吁的背景下誕生,歷經2年多的研制、1年多的實施規劃。
2018年8月,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體育總局、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出臺相關強制性標準,嚴格規范兒童青少年的教材、教輔、考試試卷、作業本、報刊及其他印刷品、出版物等的字體、紙張,以及學習用燈具等,使之有利于保護視力”。
2019年4月,在前期工作和研究基礎上,國家衛健委法規司下發《兒童青少年學習用品近視防控衛生要求》制訂工作計劃,由國家衛健委疾控局進行業務指導,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牽頭起草,標準制定工作正式啟動。
此次實施的標準中,與出版印刷行業密切相關的主要技術內容是,對教科書、課業簿冊、學齡前兒童學習讀物的紙張、印刷質量,教輔材料和學習用雜志、考試試卷的紙張,學習用報紙的印制質量等作出的具體要求。
馬軍認為,這些技術要求分類細、針對性強,如嚴格落實,可對兒童青少年視力起到保護作用。
實施細則
2、技術規范覆蓋面廣實操性強
記者采訪了解到,此次實施標準涉及的兒童青少年學習相關印刷品、出版物的要求,是在全面整合并詳細比對驗證國內外現有相關標準的基礎上,兼顧各類紙張、印刷出版的生產狀況,篩選出的符合近視防控要求的關鍵技術參數。覆蓋面較廣,實操性較強。
馬軍介紹,為了解決青少年兒童近視防控面臨的實際問題,標準既要體現科學性、規范性、公正性,又要保證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的可操作性。為此,標準在制定過程中多次論證研討、廣泛征求意見。為此,標準起草組一方面委托中國文教體育用品協會、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學校后勤裝備管理分會開展全國相關行業調研,組織國內兒童青少年學習用品生產制造企業、出版企業和有關專家進行多次研討,確保標準的發布實施對行業和企業不會產生重大影響。
另一方面,面向業內外充分征求意見,咨詢眼科臨床醫院、衛生監督、疾病預防控制、科研院所等專家的建議,征求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宣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等國家相關部門的意見,并對全社會的意見和建議進行綜合考慮。
此番標準的研制借鑒了國內外相關標準的主要技術指標的同時,還通過出版印刷行業專家的深度參與,為標準的充分研究和參考提供了行業、產業、市場及相關科研數據。
馬軍介紹,“行業及時向我們反饋了一些問題,例如因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出版物和印刷品生產企業生產技術水平不一,擔心標準發布會導致一些企業無法達到相關要求;也有企業認為,標準相關技術條款要求較低,可能會拉低部分先進地區政府采購和流通市場業已形成的出版物印刷品評價標準?!?/p>
與此同時,因標準的全部技術內容為強制性要求,特于2021年2月20日至2022年3月1日,留出一年多過渡期,鼓勵相關企業提前應用新標準。
馬軍認為,這有助于深入調研和預判標準實施的可行性,以期達到保護兒童青少年視力、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目的。
實施前景
3、穩定市場提升品質轉型升級
基于充分調研和預判可行性基礎上的標準,未來對于保護兒童青少年視力、促進出版印刷行業健康發展將發揮重要的指導性作用。但馬軍也指出,要充分釋放標準“紅利”,實現《兒童青少年學習用品近視防控衛生要求》這一強制性標準預期成效,需多行業攜手,共同推動應用是“王道”。
據介紹,在標準正式實施前的一年過渡期內,標準起草單位受中國消費者協會委托,對部分流通市場上的印刷品和出版物進行了檢測。結果發現,受檢出版物內文紙張定量、D65亮度以及字號行空的達標率仍稍低。究其原因,標準起草組仔細分析后認為,過渡期內主動應用標準的企業少是主因。此外,標準起草組也收到了部分企業的咨詢,表示不太明晰標準的判定方法。
為此,下一階段起草組將會同有關專家,特別是與條款涉及內容相關的行業內專家,共同編寫標準釋義,針對行業中相關企業提出的常見問題進行詳細解答,以期讓廣大企業更好地了解和應用標準,切實在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中取得有效成果。
針對標準的實施給出版印刷業帶來的影響,馬軍認為,標準的發布實施從中長期來看,將有利于出版印刷業進一步加強行業自律,穩定市場秩序,提升產品品質,為實現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發揮積極作用。